星期一, 2月 20, 2012

一個時代的結束


Tim Wakefield 決定退休,他在意的是要超越 Cy Young, Roger Clemens 成為隊史最多勝的投手,如果沒達到?那到其他隊去多拿幾勝已經沒意義了,不如優雅的選擇退休。

Wakefield 對我而言意義極大,唯一貫穿從球隊發生「文藝復興」運動的 1995 年延續至今的人物正式離開舞台。

2012 年一如所料是一個很重要的分界嶺。

身邊聽到三個朋友罹患癌症!加上曲自立,曾紀恩以及前幾天的鳳飛飛都象徵我的某一段記憶正式結束,像我這種曾經歷經過解嚴前的三台時代的...已經算中壯年人吧,這些人的記憶重複性極高,看同樣的卡通,同樣的報紙,同樣的綜藝節目,而這些人的某一段記憶忽然被抽離了!

即使自認是年輕人,未來要多多適應這種感受

我要點播鳳飛飛唱的一首歌,我小時候記得歌詞卻早已經忘了歌名

星期一, 2月 13, 2012

曾紀恩 (1922~2012)


沒想到剛寫完曲自立,接著又要寫曾紀恩。

我對曾紀恩教練的記憶主要在中華青棒隊,而不在黃衫軍,記得小時候那個三冠王年代,青棒隊大多由曾紀恩領軍,青少棒隊由李瑞麟掌符,少棒隊呢?每年都不一樣。

曾紀恩當時的身分是國內最強的美和青棒隊總教練,每年六月左右從國內選拔賽選出明星隊給曾紀恩帶出國比賽,印象是記者稱他為曾教官,以 1980 年為例的話他已經 58 歲絕對有資格對高中生採行高壓管理,我記得他有一個絕活是:他在美國現場鼓掌的聲音可以透過收音機傳回國內聽眾耳中。

暑假過後才發現他另一個身分是空軍虎風成棒隊總教練,因為那時服役的球員大多數進陸軍,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此空軍成績算是 B 咖。

1984 年有一件大事是我們拿下洛杉磯奧運棒球表演賽第三名,國內興起了一陣檢討風,為何棒球員的待遇這麼差?我記得大部分都一萬多,以至於很多人選擇到日本打業餘棒球,這時有位洪先生成了一支新的成棒隊喊出月薪三萬,吸引了一些剛退伍以及半退休的球員加盟,教練呢?就挖來空軍虎風隊的曾紀恩,結果這支球隊打出超乎預期的成績,不過在 1980 年代成棒國家隊總教練是由吳祥木和林家祥擔任,棒協沒想到曾先生。

現在我們可以推理如果以籃球為例的話?曾教練最適合擔任高中教練,NCAA 或許還可以,NBA 可能就不太適合了。

1990 年職棒成立,曾紀恩擔任兄弟隊總教練,先不論成績,我記得有一次森下正夫先生窩裡反罵曾總教練怎可親自站在三壘邊督軍?後來結局我忘了,我只記得這次事件也成為曾紀恩教練生涯結束的開始。

那時 MLB 在袁定文和屠德言的介紹之下已經引進台灣,我支持森下正夫希望他退休,對他的記憶定格在 "中華青棒隊" 那個時代。

星期四, 2月 09, 2012

曲自立 (1935~2012)

1989年轉播NBA老明星來台比賽時的曲自立先生

曲自立先生很喜歡讀《水滸傳》、《三國演義》之類的章回小說,有一件軼事是他參加大學聯考那年國文考了全國第一高分,他讀的這些章回小說也影響了他的寫作風格,1980 年他奉所屬的台銀派到美國紐約工作,那一段時間他迷上了 NBA,不但看球賽也找資料熟讀 NBA, ABA 的歷史。

數年後他回台工作,剛開始用筆名發表文章在一本短命的運動雜誌上(刊物名稱已忘記),後來時報周刊給他舞台,讓他用本名發表關於 NBA, NCAA 的文章,1987 年國內開始定期播出 NBA 球賽,並引進紀念品,曲自立先生覺得不夠過癮,因此他和 NBA 總部聯絡取得同意,在台灣創了一本發行量不大的雜誌《NBA 報導》,每期只有 16~20 頁左右,曲先生很有趣,他要求會員不可廢寢忘食,要求會員考上大學,我記得我考上成大時,我寫了信給曲先生要求更換收信地址,第一次在台南收到時裡面附了一張曲爺給我的恭賀信。

另外,1989 年有一支 NBA 老球皮明星隊來台訪問,陣中有 Kareem Abdul-Jabbar, Artis Gilmore, Cedric Maxwell, George Gervin, Calvin Natt, Bob McAdoo, Otis Birdsong 等半退休明星,我有印象這是曲爺和 NBA 搭上線的成果,也讓 NBA 試溫一下台灣市場。

球迷漸漸熟悉 NBA 之後回首對照才知道,Chris Mullin, Karl Malone, Reggie Lewis, Kevin Johnson .... 等球星大學時期都來過台灣打瓊斯盃籃球賽。

曲爺文章的魅力在於有章回小說的 fu,總是能找到適當的形容詞來形容 NBA 這種100%西方人的洋玩意。

另外他對國內籃壇的批評也很辛辣,指姓不道名說了很多籃壇內幕故事,等我過了30歲才漸漸體會裡面的黑暗面和潛規則。

近幾年我對 NBA 漸漸失去興趣,我對 NBA 最狂熱的記憶已經停格在曲爺《NBA 報導》那個時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