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4月 21, 2005

企管角度看 CPBL

身邊有位同事常要拉我去看 CPBL,我總是藉故推託,學生時代看球的動機是「熱情」,當年一年也是看 10 場以上,就業以後漸漸體會,球賽不只是比賽背後更是一種商業行為,我就發現當年的大學棒球球友,就業後了解 CPBL 的勞資關係還有對制度的不尊重,90﹪都失去當年的熱情,和朋友邊喝茶邊看電視我願意,花錢買票?乾脆錢送你好了。

問一個最簡單的問題:「為什麼我這種人不想花錢去看球?」

中國生產力中心有一門課: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提升訓練(Problem Solving Process)真的不錯,前幾年上過至今受用無窮,看到上過這門課的公司幾乎涵蓋國內各知名公司,2003年我上課分到的那一組:從種花的農夫到造飛彈的博士都有,看到這些自費來上的「學生」,體會到所謂的台灣競爭力,唯獨台灣有兩大族群應該上這門課卻捨不得花這筆錢,一是看事情只看表面的記者,二是各職棒老闆。

這門課有一個「冰山法」,先列出眼見的所有現象,再用因果關係找出「冰山底部」在哪裡?以現有國內職棒為例:

水準停滯 ->缺乏競爭性 ->沒二軍->老闆不肯投資 ->老闆預算不夠->觀眾不夠->產品訴求模糊、缺乏行銷手法

什麼是「產品訴求模糊、缺乏行銷手法?」CPBL 這種服務業和製造業最大的不同是:CPBL必須設法把今天的空位賣掉,「空位」無法庫存留到明天再賣, CPBL現在有沒有「尋找潛在客戶」賣「空位」的促銷手段呢?除了主流的學生客戶之外有沒有針對弱項客戶群的策略?如何像日職一樣吸引多金的中壯年上班族?如何吸引熟女客戶?如何吸引有錢有閒的老年客戶?好像都沒看到吧!

對了!除了門票之外的附加產品我還沒提呢!

回到最原始的問題,「CPBL」到底是什麼樣的產品?1990 年 CPBL 成立的目的到底是什麼?願景(VISION)是什麼?只是一種「公益事業」提供國人一樣休閒娛樂消磨時間?還是像讀賣巨人隊老闆說的「要成為和MLB抗衡的球隊」(台灣或許應該把MLB改為日職)?還是其他?

如果當初大家一起發誓說「要成為和日職抗衡的球隊」,今天看到的一定是不同的 CPBL!

沒記錯的話,當時的秘書長洪騰勝先生說是第一個:是一種「公益事業」,如此的話請大家不要責怪各隊老闆,奧運輸是應該的,沒二軍也是應該的,而且各家都很誠實,15 年來一直往這個方向「一步一腳印」的邁進,說是不營利的「公益事業」是虛偽了點,說職棒隊是促進公司曝光率不營利的「公關事業」倒是真的。

這些老闆搞職棒的目的是什麼?統一、中信、誠泰、La New、興農的本行都涉及連鎖性質的服務業,老闆盤算後認為一年花幾億經營一隻職棒隊所帶動的廣告效益值得,所以他們成立此「公關事業」,問題是:如果球隊賠錢他們在乎嗎?我相信這幾家公司的總經理室或企劃部門早就算過了,廣告帶動的效益超過賠錢的絕對值,所以這幾隊決定繼續玩。

兄弟隊比較特殊,他沒有龐大的集團來享受廣告效益,當初成立職棒時,洪先生確實出自個人對棒球的愛好,就像80年代的乙組棒球「永恆機電」、「齊飛靈芝」老闆那樣熱情,而且成立時他面臨的財務風險十倍百倍於其他各家,經過多年努力:開源節流、共體時艱、用貼布廣告拉了多家贊助商 ........ 之後,也已經損益平衡。

現在國內職棒產業在「公益事業」的願景下已經達到一個收支平衡的狀態,有足夠的死忠客戶群和收入、有足夠的球員供應、有足夠的廣告效益,實在沒有必要再做其他大型投資或行銷行為,即使成人不看?女人不看?老人不看?so what?CPBL照樣運作!!!

很多球迷有「恨鐵不成鋼」的遺憾,我的疑惑是:對照上文你能找到 6 個「想單靠職棒賺錢(不是打廣告而已),想跟日韓較勁」的老闆嗎?6個耶!

1990 至今 15 年了,15 年有多長?15 年可以讓一個哭著上學的小學一年級生變成開轎車上學的大四老鳥!只要沒提出新的願景,修改經營理念,現在「小農社會」的職棒型態將繼續延續下去。

2 則留言:

win 提到...

這一篇是不是以前寫的,怎麼有印象 O_o

DLowe 提到...



表示也有別人這麼想

那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