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別忘了前述的問題還是要解決,依照過去的模式,接下來這邊應該會執行替代計畫,在各網站上還沒看到謠言,內容只好拭目以待。
另外捕手方面,我有預感 Varitek 續留的機率愈來愈高,最重要的競爭對手 Detroit 已經搞定了,只剩下財力算 C 咖的 Florida,Varitek / Boras 大概也知道要認清事實,只是 Varitek 回來不是長期解決方案,是否要把 Salty 弄過來當他徒弟?這是我希望出現的劇本。
===============================================================
對了,在今天附上這張照片跟網友分享,追悼和我一樣天蠍座 A 型的飯島愛 (1972~2008)

提到國內 A 片史,以我的成長環境自認稍有所知。
最早在 1980 年以前,要看 A 片只能靠國外進口的 35, 70mm 膠捲加上笨重的放映機,有些電影院敢偷偷插片,這些膠捲離開電影院之後就流竄到夜市或是個人家庭裡播放,我不滿 10 歲時記得有一天我老爸朋友全部到齊說要開會,我被命令到同學家寫作業,過了幾天鄰家大哥告訴我那天他爬牆看到「很好看」的電影,我第一次懂得天下竟然還有那種「很好看」的電影。
1980~90 年間 Beta, VHS 錄放影機開始流行,代表 A 片的單位價格瞬間大跌,也讓 A 片進入一般人家庭,不過當時的店家大多很有良心,拒絕將 A 片租給未成年學生,在羅東, 宜蘭地區碰壁數十次才租到的 DLowe 可以作證,我印象很深刻是歐美 A 片和現在模式類似,日本 A 片則以有劇情的 R 級片為主,甚至全片不露第三點,而且不捧明星。80 年代還有一個通路是 R 級電影院的普及,我 90 年代初在台南唸書接觸到 R 級電影院的遲暮時期,歷經這時期的一定知道台南三大:麗都, 子都, 新建國戲院。
R 級電影院的衰敗原因是第四台的崛起,我印象是 1988 年呂明賜到日本打球,國內三台開始播數十年不見的日本電視,我的年紀或許沒感覺,但是長輩可是心有戚戚焉,因為傳說中 1970 年和日本斷交以前,時代劇和豬木、馬場、鶴田的摔角曾經是台灣電視上隨處可見的節目,加上 1988 年適逢解嚴掀起了一陣衛星熱,地方小鎮上開始有公司發現商機偷裝大碟子接收日本電視加上手上錄影帶,出現了那種規模僅限於一個小鎮上的第四台公司,競爭優勢是你一個月付錢 1000 給這種公司,能看到十倍於 1000 現金租到的錄影帶,這種第四台非常粗糙,節目總共約 10~15 台,頻道分類大概有:日片、洋片、連續劇、餐廳秀(豬哥亮為首)、NHK等等,節目表還寫在拉動的紙上,重點來了!當然也會有一台專播 A 片的頻道,大約是 1992 年這時我第一次看到《東京情色派》以及其中最搶眼的飯島愛。
後來台灣的第四台逐年整合,進入鎖碼三寶時期:彩虹、新穎、新東寶。當時我在台南成大,當然知道要去買一個 600 元解碼器,但是我印象中很少看到飯島愛的演出,曝光率最高的是川島和津實(1979 年次)、小松美幸(1971 年次)、有賀美穗(1975 年次)、白石瞳(1971 年次)、朝岡實嶺(1970 年次)等人。
現在回想起來,飯島愛的片不多,我只能解釋說她出道時間稍早於近十年的 VCD/DVD 光碟普遍時期,她「真槍實彈」的作品普及性遠遠不及近五年的 AV 女優,倒是她的名字好記外表顯眼,使她成為國內盜版印刷業的最愛,印刷品才是大多數人認識她的途徑。
回到 A 片史,接下去隨著 VCD, DVD 的普及,A 片的取得單價更低,進入這段歷史我反而算是外行了。
歡迎對這段歷史有興趣的人提出意見。
參考文章 : 被迫停播的日本職業摔角擂台賽(管仁健/著)